“孔融讓梨”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,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,教育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。《三字經》中“融四歲,能讓梨”即出于此。
標簽:古代歷史故事
華羅庚(1910~1985),江蘇省金壇人,我國著名數學家。他從小就有天才的數學頭腦,在學習中特別善于動腦筋,以后全憑自學,一步一步登上科學的高峰。他先后擔任過大學教授、數學研究所所長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,曾應邀到許多國家講學,被公認為世界一流的數學權威。
標簽:名人勵志故事
公元105年,中常侍(侍從皇帝的官員)、尚方令(負責朝政的官員)蔡倫奏請東漢和帝準予將他的造紙術向民間推廣,他還挑選出挺括良好的紙,進獻給漢和帝。漢和帝試用以后,非常滿意,當場贊揚了蔡倫的這一創造發明,同時立刻下令把這個造紙技術推廣開去。
知道中國第一座現代化大橋——錢塘江大橋的設計者是誰嗎?沒錯,是茅以升。茅以升是我國著名的橋梁學家,關于茅以升的童年,還有著許多有趣的事情。
在茅以升11歲那年的端陽節,南京秦淮河上舉行熱鬧非凡的龍船比賽。他和小伙伴約好,一塊兒到河畔看個痛快。但不巧得很,頭天晚上,他突然病了,不得不憋在家里。
標簽:名人成長故事
華佗是古代三國時的神醫,他料病如神,預知生死,治療神奇,手到病除,但你知道他是怎么把醫術學得那么好嗎?請接下來看。
華佗小時候失去了父母,母親因病而死。華佗發誓,長大以后一定要做個醫生,治好百姓的病。于是,他踏上了學醫的旅程。
標簽:古代名人故事
漢朝的時候,有一位歷史學家叫司馬遷。他祖上幾輩都是國家的史官,負責記錄歷史。司馬遷年輕時立志繼承家業,寫出一部完整的史書。他離開長安,到各地遠游,考察歷史古跡,搜集到了許多珍貴的史料,了解了英雄豪杰和人民群眾的動人事跡。這使他更加熱愛祖國,熱愛人民,決心把那些豐功偉績記錄下來,傳給后代的人們。后來他父親去世了,他接著做了史官,想到自己的志向,就開始寫作。
標簽:名人勵志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
少年的不幸,讓魯迅遭受了很大的心靈創傷,他到日本留學后,決定學醫,希望學成之后,可以回來“救治象我父親似的被誤的病人的疾病,戰爭時候便去當軍醫,一面又促進了國人對于維新的信仰”。
孔融4歲時,就知道把大個的梨子讓給哥哥,客人笑稱他為神童。這就是著名典故“孔融讓梨”。孔融確實有才,但又有些恃才傲物,常常寫文章批評時政。實際上,孔融還是個義士。他16歲的時候,為了挽救被宦官迫害的張儉,與哥哥孔褒爭相犧牲生命。這一事件,使孔融天下聞名。
標簽:三國故事 曹操的故事
美國紐約州曼利厄斯市市長保羅·塞拉芬收到一張傳票,原因是市民麥金斯指控其偷垃圾。這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,但確是事實。詳情是這樣的:8月底,麥金斯攜妻帶子,從夏威夷搬至紐約,一家三口沉浸在喬遷之喜中。
標簽:中外名人故事 名人勵志故事
說起宋代的章獻明肅太后劉娥,許多人腦中都會浮現出貍貓換太子的故事。在戲曲傳說當中,這位皇后是個十惡不赦的角色,為了自己的地位和前途搶了別人的孩子,還誣賴賢良的李妃生了怪物。但事實上,那不過是后人的杜撰而已。歷史上的章獻明肅太后賢淑能干,是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后,功績赫赫,常與呂后和武則天并稱,而且為人善良,史書稱其“有呂武之才,無呂武之惡”。
標簽:歷史名人故事 古代名人故事